余坤安蹲在水坑边寻思了会,片刻后,他站起身来,拍了拍身旁余坤清的肩膀,说道,
“阿清,你看这鱼也太多了,根本吃不完。现在时间还早,要不咱拉到镇上去卖了?”
余坤清一听,眼睛一亮,忙不迭地点头应道:“行啊,我都听你的!”
自打上次余坤安带着他去县城,轻轻松松就挣了19块钱后,在余坤清心里,自家兄弟简直聪明绝顶。不仅能一眼认出那些值钱的药材,还敢大大方方地和城里人称兄道弟。在他看来,跟着兄弟走,准没错!
“那你先在这儿守着,我去村里借马车过来拉鱼。”余坤安说着,顺手从水坑边扯了一把草,动作娴熟地搓成细绳。
他探身捞起三条五六斤重的草鱼,用草绳一提,便朝着村委的方向大步走去。村里的牲口棚就在村委办事处边上。
等余坤安到村委时,中间那扇门大敞着。
余湾村的村委“三巨头”:村长余朝山、书记张长青和会计余朝民,正围坐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最近分田到户政策的落实情况,以及乡政府对村子的各项安排。
瞧见余坤安提着鱼走过来,余朝山率先开了口,带着几分打趣的意味问道:“坤安,你小子从哪儿冒出来的,怎么还提着鱼?”
余坤安赶忙满脸堆笑,先是对着张长青和余朝民分别恭恭敬敬地打了招呼。
这才转头看向余朝山,说道:“老山叔,这鱼是我刚在河里钓上来的,新鲜得很。特意给您几位提过来,让您几位也尝尝鲜。”
“哟呵,你小子现在懂事了啊,还知道给我们几个送鱼。不过,你小子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,直接说吧,有什么事?”余湾村拢共就几十户人家,所以拐着弯都能扯上亲戚关系。
余朝山深知这小子滑头得很,也没跟他客气,伸手就把鱼接了过来,随后给张长青和余朝民各分了一条。
余坤安挠了挠头,嘿嘿一笑,说道:“老山叔,我想跟村里借半天马车,去镇上拉点东西。”
余朝山抽了口旱烟,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这倒好说,不过咱得公事公办。现在马车还是村里的集体资产,借用是要收费的。租一天马车得1块钱,这都到中午了,就按半天算,收你5毛,你看行不?”
“行嘞,老山叔!不过我这会儿身上没带钱,等下午我送马车回来的时候,一并交,您看行不?”余坤安赶忙应道。
余朝山倒也爽快,毫不犹豫地手写了一张借用马车的条子递给他,说道:“行,你拿着这条子去牲口棚找老赵就行。”
余坤安接过条子,道了声谢,便匆匆朝着牲口棚走去。刚到牲口棚,就瞧见老赵正弯着腰,往马棚里丢草料。
“赵叔,喂马呢!”余坤安热情地招呼道。
老赵,大名赵大强,五十多岁的年纪,因为腿有点瘸,干不了重活,村里便安排他照管牲口棚里的牛马,给他算工分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ququzh.com